13863688333
搜索

后面塑料农膜的去向分析

  目前,我国塑料农膜市场保持20%以上的产能扩张,薄膜产量增速也保持上升趋势。作为农业生产中需要使用的生产资料,农业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比较快的掀起了一场“白色革命”,大大提高了部分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。

  但农用塑料薄膜多为轻质聚乙烯化合物,属于高分子化合物,在自然条件下可降解200多年。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较快的普及,一些废弃的地膜无法及时回收利用,逐渐成为田间白色污染。如果大量的覆盖物残留在土壤中,会导致土壤结构的变化,不仅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,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了较大大的危害。

  近年来,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文件,支持降解材料的推广。今年年初,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》出台,被称为新的“禁塑令”。规划了三阶段限塑的实施目标,在四个重点领域(不降解塑料袋、一次性塑料餐具、一次性酒店用品和比较快的塑料包装)实施限塑。据统计,我国塑料袋、农用塑料薄膜年消费量在70万-80万吨,这意味着一旦塑料薄膜能够大规模替代,生物可降解塑料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
 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《农膜回收行动计划》明确要求,“到2020年,我国农膜回收网络不断完善,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,而农膜回收率将达到80%以上“有效防治”白色污染。同时,我国许多地方因地制宜地采取了措施,并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措施。

  其次,对废塑料农膜回收加工企业,要通过增设网点、优化网点布局等方式完善回收网络体系,实现农膜回收并且覆盖的比较全。

  同时,各地薄膜生产、销售和用户应注意,我国已明确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.01mm的聚乙烯农膜。各大厂商和销售商都应承担社会责任。一方面要落实回收义务,加强农膜的使用和回收管理;另一方面要实践和推广全生物降解塑料薄膜替代技术,减少塑料农膜用量,减少白色污染。